藏密佛教史《一》

藏密佛教史

第二世敦珠法王 著

索达吉堪布译

 

 

目录

译序

简介

天鼓妙音

第一品 佛教总况

第二品 金刚密乘

第三品 藏传佛法

第四品 内密三续

  第五品 远传经幻心

  第六品 近传伏藏史

第七品 遣除邪见

    第八品 略说佛教年表

 

译序

诚如《日月吻合续》中所说,如果没有宣讲历史,对于广大的密宗教法,有不起信心的过失。不仅仅是密宗,汉传佛教的禅宗、华严宗、净土宗等又何尝不是一样,假设未曾读过唐宋高僧传,要生起坚定不移的信心也有难度。不管何宗何派,倘若对其史实一无所知,那怎能谈得上诚信呢?

 

就藏密来说,现今已不再是隐居雪山、鲜为人知的玄机了,她已随着众位大德超凡的发心力和发愿力,遍及到全球,尤其近些年,信息网络等种种渠道四通八达,声称学密的人越来越多,可据我观察,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拜拜上师、求求灌顶、念念咒语、诵诵仪轨的层面上,而真正已经走入密宗无量殿之人其实为数不多。甚至有些人士,因为某某学密者行为不轨等原因,便妄下雌黄,恣意诽谤他们自己全然不懂的深法。这种令人悲叹的事也时有发生。

 

为了让更多的有缘人能更深更广地了解藏传佛教的渊源历史,我本人几番斟酌,选择了第二世敦珠法王所著的颇具缘起和价值的佛教史,这部珍贵的教史,香港居士刘锐之等曾经有个译本,但文句较古,其义难解。于是,我发起最大的精进,在讲经说法、外出演讲、翻译其余经论的同时,先后历经五年时间,完成了此篇译著,期间力求做到严谨、周密、恰如其分进行意译,虽然最后校对时间仓促,但整体译文较为满意,若有疏忽之处敬请海涵。为了满足渴求密宗教史的广大信众及智者们的心愿,现今正式推出第一版。

 

                                   愿一切吉祥

译者书于第一世敦法王修行之圣地

                                         ——色达喇荣

2012年5月20日

 

简介

 

藏密佛教史——天鼓妙音,包括八品:

 

第一品,以初义说论名礼赞殊胜对境及立誓造论领先,真实论义之初,总说佛教如意宝出世的状况,叙述了本师佛陀现世之情节、结集者结集之情节、教法传代之情节、护持佛法及大乘兴盛之情节。

 

第二品,分说密宗金刚乘法出世的状况,叙述了何者于何处转密宗法轮、结集者如何结集及密宗于人间起源情节。

 

第三品,总说藏地暗洲佛教明灯起源的状况,叙述了法王祖孙三尊如何树立佛法之情节,中间佛教兴衰之情节、佛教后弘恢复之情节。

 

第四品,分说密宗内三续佛法的状况,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各自之情节,尤其叙述了与窍诀广大心滴历史相关传承的简略传记。

 

第五品,远传教流经久不衰住世《经幻心》的状况,叙述了生起次第玛哈约嘎之总续《幻化网》、特别续修部各自之次第、圆满次第阿努约嘎之总经《集密意续》根本及支分,大圆满阿底约嘎心部、界部、窍诀部圆满之情节,与持明传承的简略历史相关迄今为止如何护持佛法之情节。

 

第六品,极深近传伏藏历史,叙述了伏藏的法相及分类,必要特法、从伏藏到现世之法、宝、誓言物等的定义相联,开取伏藏之大德的简略传记。

 

第七品,简略叙述而遣除先前所出现对前译宁玛派有邪见者之过失,并阐明相关含义。

 

第八品,佛教的历史与积年的时节相结合,大体分析简单易懂予以宣说,以指明未来佛法住世期完成论义至尾义、所说之依据、有何必要造论、说明理由连同发愿文、跋文而告终。

 

天鼓妙音

 

藏地出生敦珠老人我,于西藏法名基前译密,

深深眷恋之情挥不去,西藏法源书于印度境。

 

多闻虽未趋至所知竟,然甚深义经续窍诀宝,

已拥有故心满意足我,悠悠度过人生之足迹。

 

诸位读者竭力而阅览,由古代史生起新定解,

如若无心阅读不强求,普皆畅销奢望我亦无。

 

然与普通传说不相同,叙述法理起源之文字,

依此无嗔上师有信者,亦会品尝普悦之喜宴。

 

由衷祈愿引领相伴此,永不成为自他罪恶因,

清净大光明者具实义,行善成熟延续法慧命。

 

能诠词句尽管欠优美,然所诠义决定无错谬,

  三传[1]密意唯一肖像故,此经函是法身之灵塔。

 

正法舍利无遮令满愿,同法道友欢喜好礼品,

受持弘扬胜法大标帜,愿持珍贵法藏之至宝。

 

清净不变寂静界,决定无有戏论相,

智慧恒常喜游舞,无等上师世间胜!

 

永不亲近戏论之黑暗,遍知智慧唯一之日轮,

于缘起有幻化城市中,放射利乐光者救护我!

 

驱散难忍愚痴酷热恼,寂凉冰片甘露无法诠,

消除世间瘟疫大妙药,教法证法珍宝我敬礼!

 

依于增上意乐之金柄,清净三学[2]妙衣具飘带,

讲修珠宝之顶作严饰,佛教胜幢僧众我敬礼!

 

本来清净本位殊胜之法身,

遍空精藏本体觉空普贤王,

现相不灭本智游舞之妙用,

幻网云显自性空乐金萨尊,

虽无有缘亦以慈悲不越时,

示所化前大悲现空金刚持,

宣说三身[3]无别胜乘具密意,

表示耳传等六传承[4]师前礼。

 

具足大乐殊妙大密坛城中,

一切体性恒时欢喜而游舞,

凶前显现猛身静前现寂相,

尽随芸芸所化众生而示现。

 

离边身及刹土双运之大乐,

浓云中降二种成就[5]所欲雨,

祈愿黑日嘎大勇识摄受我,

圆满成就佛身语意之金刚。

 

运动静止任何法中皆非有,

不依空性美妙手印不成佛,

殊胜大乐此智以此法诠示,

可爱喜女形象姗姗而来至。

奇哉殊胜真实欲妙信使女,

善缘我尊唯一自在金刚妃,

于此证悟俱生平等稽首礼,

大乐游戏紧紧拥抱慈垂念。

 

如来教中具足佛事业,等同真佛龙树无著等,

诠示密意抵达宗派岸,印度大智者众我顶礼。

 

经金刚道趋至金刚地,与金刚持密意平等住,

萨绕哈乐那哲[6]三尊等,无量大成就众我敬礼。

 

尤其雪域边地黑暗洲,初引黎明佛教之怙主,

共称松赞干布世间王,纵得菩提谁者舍弃汝?

 

极乐世界怙主智悲本智舍字相,

明点悉地海岛莲苞中出相好身,

轮回未空之间依凭无生亦无死,

大乐金刚禁行游舞而于三域[7]中,

降伏摄受有情无碍威力及妙力,

于此世间无与伦比慈众等诸佛,

然尤庇护可怜藏民恩重如山者,

唯是莲花生汝由此诚挚起恭敬。

 

共称释迦国王唯一意子即密主,

共称精进持戒勇士菩提萨埵尊,

拥有总持辩才无边十种自在[8]者,

为燃雪域明灯特意住世九百年,

三藏[9]之教胜幢树立雪域中央饰,

开创前所未有续佛家业之僧团,

藏境初始善得应供分享福德者,

静命论师尊前诚信恭敬而顶礼。

 

清凉雪域重重愚痴黑暗中,

文殊师利菩萨化现人君相,

重新燃亮如来教宝之明灯,

令此边地国土善缘胜印度,

成办利益稀有恩德若有色,

三界轮回范畴竟亦无法容,

今亦于此随意享深义宝藏,

深知唯汝赤松王力我起信。

无垢如来经典及注疏,无误如实翻译及校勘,

开启雪域利乐之百门,印藏译师智者我赞叹。

 

三传密意精华窍诀甘露味,

尽情品尝所现大乐曼茶罗,

欢喜游舞虹身承继金刚法,

大成就者持明众尊我虔信。

 

智者戒师成就者品行,无偏成为佛教众生尊,

导师如来事业开显者,以恭敬心于此赞彼等。

 

持密空行教之护法众,此说深义历史莫嗔怒,

念及此佛教法近隐没,愿以欢喜微笑赐开许。

 

尤浊时衰雨云滚滚趋蔽佛教日尊容,

不共成就士夫殊胜密宗自宗临匿迹,

具有证悟觉受当今稀少说彼史罕故,

先前史传只言隐没可惜我力撰著此。

 

[1] 三传:佛语远传、伏藏近传、净相深传。

 

[2] 三学:戒学、定学、慧学。

 

[3] 三身:法身、报身、化身。

 

[4] 六传承:如来密意传、持明表示传、补特伽罗耳传,是为伏藏共同三传承;奉教授记传、宏愿灌顶传、空行授印传,是为有缘伏藏三别传。共为六传。

 

[5] 二种成就:共同成就及殊胜成就。

 

[6] 乐那哲:乐和巴、那波学巴、哲吾巴。

 

[7] 三域:天上、地上和地下。

 

[8] 十种自在:凡夫常有十种损害,不得自在;菩萨位中得十自在,正相对治不受如是十种损害:命自在、心自在、资具自在、业自在、受生自在、解自在、愿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9] 三藏:律藏、经藏、论藏。

 

 

第一品 佛教总况

 

本师如来教之精华——大密无上金刚乘法理的这一如意宝,在总的世界,尤其是雪域如何起源、兴盛的情形,以鲜明的语言简单扼要地加以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总的如来教珍宝在世间如何出现的情况:

 

所有佛陀的大悲与众生的广大业海形成的所依浩瀚器世界周遍虚空际。其中,报身毗卢遮那佛受用之处,基藏花严世界安住着的毗卢遮那佛一一毛孔都显现尘数刹海,依于手掌香水海的所有莲花上有二十五层世界,位于其中第十三层的这个娑婆世界,也有着具百俱胝[1]四洲[2]的三千大千世界,一一四洲也各有两个小洲,其中赡部树严饰的南方赡部洲菩提迦耶中央自然形成金刚座,千位殊胜化身佛次第出世成佛,转妙法轮,称为光明洲,贤劫。现今正是第四位导师的佛法珍宝光明普照世界的时代。

 

第四本师释迦佛教法如何起源分四个方面:一、本师佛陀现世之情节;二、结集者结集教法之情节;三、教藏交付传代之情节;四、护持佛法及大乘如何弘扬之情节。

 

一、本师佛陀现世之情节:

 

根据所化众生智慧大小的层次出现的不同宗派各自承认的观点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声闻有部的论师们认为,我们的本师是先发菩提心,接着在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道所包括的资粮,而且具束缚的最后有者薄地凡夫义成王子在金刚座以大资粮道的身份,在一坐垫上获得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以后才成佛。《俱舍论》中说:“本师麟角喻者非,依于第四之静虑,一座上得菩提故。”其中指出释迦佛成佛的方式与利根麟角喻独觉[3]相同。最后有菩萨[4]是异生凡夫,关于这一点,《俱舍论》中说:“彼前乃随解脱分。”并且说:“虽非圣者然而于,父母病人说法者,最后有者之菩萨,供养功德无有量。”

 

再者,按照共同大乘一致共称的观点,认为释迦佛从发菩提心起在三大阿僧祇劫积累资粮,最终成为十地一来菩萨[5]名叫“白幢”的天子,他受生为最后有者十地菩萨义成王子而在此刹土成佛。《功德圆满庄严经》中记载:“我自开始发起无上菩提心时起,在三大阿僧祇劫以最大的精进累积资粮,并且照见在人寿百岁之时一切无有导师盲目的有情而在此赡部洲成佛,之后广转不可思议法轮……”

 

再有,密宗的个别佛典,总体来说与共同大乘所讲的情节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当义成王子在尼莲禅河畔安住于不动三摩地的时候,所有佛陀唤他出定并劝请,结果他把假合的身体放在河边,而智慧身到达密严刹土,蒙受一切如来灌顶,依靠五种证觉的方便成佛,随后再度到金刚座示现成佛。佛智论师说:“何故释迦牟尼佛,经三大劫积资粮,未悟此义尼莲河,安住无所有定[6]中。尔时十方之善逝,顿现遣除贪求心,如虚空界极清净,深明无二尽宣说,午夜时分如佛陀,修行真如拂晓时,一刹那间悟真性。为调一切诸众生,安住菩提迦耶已,尽摧一切大魔军,为能摄受诸有情,广转微妙之法轮。”按照圣天论师所说:“现前二菩提,说为外与内。”承许外现前菩提是以离贪的方式成佛;内现前菩提是以四种贪欲法理而现前光明法身之后证得双运身。

 

依照不共大乘的观点认为,释迦佛是在密严庄严刹土中成佛以后依次在净居天[7]、金刚座示现成佛。《密严庄严经》中说:“真实菩提正等觉,成佛胜处密严刹,并非未曾成佛果,始于欲界成正觉。彼等赴往密严刹,俱胝化身之佛陀,恒常安住瑜伽定,化身方便一游舞,犹如明月照诸国。各处随机而调伏,彼前以彼而示现。”《楞伽经》中说:“远离净居之诸处,于彼悦意密严刹,真实佛陀成正觉,化身于此示成佛。”

 

总而言之,所说的释迦佛在欲界、色界的刹土中成佛这一切也只是在所化众生面前示现而已。

 

这里按照无上了义精藏的观点来讲,我等大师释迦佛从无始时以来就在本基法界中以自证智慧解脱的方式而现前菩提,在法性光明刹土,与三世一切佛陀密意一味一体安住在身智无合无离的境界中如如不动,与此同时,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现示不可思议化身佛的幻化,随着不同所化众生的缘分,把他们安置在三菩提[8]的果位,以此无量的事业调化众生。《如意宝庄严续》中云:“始初正等觉,大密金刚持,游戏无边刹,无数前后时,寂猛无量相,猎人娼妓等,以异相利生。然此贤劫中,转变千导师,显现种种相,饶益无量众。”《密藏根本续》中也说:“所谓‘大悲加持’的六能仁,是由善逝之身语意金刚中出现的,出现以后也是以众生业力所感而在下立行、倒栽行的六趣十方无边无际每一三千大千世界中,每一大能仁出有坏都以四种调伏方式利益五道有情。”这一点不仅仅在密宗的诸续中有阐述,就是在甚深的经藏中也有相同的记载。《妙法白莲经》中说:“不可思千俱胝劫,彼之限量永无有,殊胜菩提我已得,我亦恒常说妙法。”《父子相会经》中说:“善巧方便大勇士,为令众生普成熟,成百俱胝劫之前,如来示现成正觉,仍为引导有情汝,示现众多正等觉。”

 

顺应所化众生的化身也有分类,《经庄严论》[9]中说:“佛陀幻化无有量,即承许此为化身,自他二利圆满者,安住一切种相中。恒时示现为工巧,投生菩提涅槃相,佛陀之此化身者,即是解脱大方便。”这里的意思是说,尽管佛陀示现静止运动形形色色的相,不可估量,然而如果从主要的侧面加以归纳,就是工巧化身、投生化身与殊胜化身三种。其中殊胜大化身从示现十二相的角度而言,在《幻化根本续》中宣说了以四种调伏方式利益有情。也就是示现从入胎一直到涅槃之间是以身大福德调化;宣说无量法蕴是以语无碍解调化;以六神通[10]现量洞悉一切所知而利众是以意现量调化;身语意的不可思议幻变随机示现某某形象,这是以功德与事业即不可思议神变而调化。这其中,以身大福德而调化的事业就是佛化身事业,这是不可思议之处,因此不可用数目等一概限定,而且大乘的所有经藏中或多或少相应提及的不同情况也并不矛盾。在这里,主要是从在此赡部洲以十二相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宝性论》中说:“法身不动中,以异化身性,真实而投生,从兜率天降,入胎及诞生,精通工巧明,嬉享妃眷属,出家与苦行,趋至菩提树,降魔圆正觉,转大妙法轮,示现涅槃相,于诸不净刹,有间示安住。”

 

[1] 俱胝:是数量词,百万之义。

 

[2] 四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

 

[3] 麟角喻独觉:二十僧伽之一,独觉罗汉于前世未生顺抉择分,即未先修声闻之道,无佛出世,自己悟道,有如麟角独自居住者。

 

[4] 最后有菩萨:此生决定证得佛果的菩萨。

 

[5] 一来菩萨:只是这一世、下世必定成佛的菩萨。

 

[6] 无所有定:四无色定之一,四无色定即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和非想非非想处定。

 

[7] 净居天:色界四禅八处,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想天、无烦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前三者为凡夫住处,后五者唯为圣者住处,即名五净居天。

 

[8] 三菩提:声闻乘菩提、独觉乘菩提和大乘菩提。

 

[9] 《经庄严论》:弥勒五论之一,弥勒五论即《经庄严论》、《现观庄严论》、《辨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宝性论》。

 

[10] 六神通:神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及漏尽通。

 

(一)降天

我等大师释迦佛自从在兜率天[1]成为名叫“白幢”的天子,就对诸位天人宣讲正法并且与众天人在一起。当时,周围的走廊中自然传出燃灯佛授记劝请偈颂的乐音,白幢端坐在妙法增上宫殿里十分精致的法座上,即将要示现受生南赡部洲,于是他观察要投生的洲、种姓、父亲、母亲、时间——五照见。这般观察以后就安慰众天人说:“我要到南赡部洲摩诃摩耶胎中结生,能现前甚深甘露果位(即佛果),能胜伏十八种寻思者,能使芸芸众生得到解脱。”

(二)入胎

接着,他便以婆罗门吠陀中说的灰白童象(即六牙白象)的形象来到正在持斋戒的母亲胎中。他入到胎中也是加持母胎成为十分悦意、没有轮回之行、诸位佛子享用的无量宫,并为无量无数的天人、人类众生宣说净化四生[2]的妙法。

(三)诞生

表示十地[3]圆满而住胎十月圆满,他那以二十种相证得菩提的身体犹如纯金一般,当以世间福德力在蓝毗尼花园中降生的时刻已到,他在母亲没有任何损害的情况下从她的右肋自然诞生。为了表示他苏醒得受王族太子灌顶或者不动金刚等一切如来自本体的种姓,众天子从天而降精心为他沐浴;空中的天人恭恭敬敬以妙音赞叹;梵天帝释天献上精美的妙衣。为了说明欢喜趋向四无量[4]道,菩萨刚刚降生,便向四方各迈七步,脚下所踏天人供养的莲花花蕊也显得奕奕生辉。当时,蓝毗尼花园百花盛开,难陀等五百释迦童子以及耶输陀罗等八百童女、登巴等五百仆人、阿丹等五百良驹也一同出生。此时,大地震动,大放光芒,遍布各处。界内的四小国王也都认为这是他们各自降生一子的迹象。再有,南赡部洲中央的菩提树、五百乐园、五百宝藏也在这时出现。由此成办了国王的一切利益,所以就为太子取名“义成”。相师们预言说:如果太子身在俗家,就会成为克胜四方的转轮王;倘若离开尘世出家为僧,就会成为佛陀。

(四)精通工巧

太子出生后的第七天,母亲摩耶夫人就离开了人世。于是国王把他交给众生主母等三十二位姨母,抚养成长。长大以后,在根戒西尼(义为众知识)、真哦够恰等等师长面前学习文字、历算,在国舅桑林(义为善取)那里学习了骑象等许多技艺,所有的知识、本领样样精通,就这样一直住在宫中。当时,父王下令:“持棍等三位释迦族的女儿作太子妃。”他们则说:“大王,我们的种姓很注重武术,如果太子武艺超群,我们才可以把女儿许配与他,否则不行。”国王不禁面露难色。太子胸有成竹地对父王说:“在三世间当中,要论箭法和技艺,没有一个人能与我相比的。”他满口答应比武,于是(国王下令)宣告太子与释迦族勇猛狂妄者较量技艺,随后众人便前往城外。

 

当时,广严城供养太子一头大象,提婆达多怀着极大的嫉妒心以一掌力击死大象,难陀用力把大象从城门抛到城外。为了灭他们的威风,菩萨太子一边坐在马车上一边用脚拇趾尖挑起象尾扔到越过七个城墙的野外。见此情景,天人连连称赞。

 

接着,他们对着立起的七棵娑罗树、七块铁砖、七口浅锅开始比试箭术,提婆达多一箭射穿三个,难陀射穿五个,太子一箭将所有目标全部穿透,箭径直落地,当把箭从地上取出时,那里就成了所谓的“箭生井”,也出现了具有八功德水[5]的泉眼。随后他们又比赛少年体力、骑象、如天鹅一样游过大河等六十四项本领,结果菩萨太子的技艺都是独占鳌头,谁也无法与之抗衡。

(五)嬉享妃眷

彻知世间的君主,暂时也是随机入世调伏人们,并且为了遣除男根无有功能的诽谤,而迎娶了远离五种过失、具有八种功德的女子——耶输陀罗、耶惟檀与热达吉,连同她们各自的二万眷属,即六万妃子,如幻般享受妙欲。太子的这种行为也具备以四正断[6]而调御世人转向正法,他又从钹铙声的提醒中完全成熟了往昔的发愿力。

(六)出家

当他乘着登巴驾驶的马车到城市四方消遣的时候,目睹了生老病死的四种景象,心中异常悲哀,情不自禁地说道:“衰老病死亡,若无此三者,我亦能欢喜,极悦一切境。”他对一切圆满都是无常、与变苦相伴、被遍布的行苦拥抱、苦苦如影随形的规律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立誓出家。

 

当时,净饭王由于担心太子出家,于是命监视者和夜间巡逻者在城的周围严加守护,禁止太子外出。最后,一天夜里,太子默默向父王顶礼,以此断除父母没有允许出家的过失。他胯上阿丹坐骑,在四大天王的承侍下,腾空而去。来到清净塔前,自己剃掉发须,标志着正式出家,脱下俗衣,换上袈裟。

 

[1] 兜率天,梵音为睹史多天,六欲天中第四层天,妙欲资具胜过以下诸天,身心安适,喜足大乘法乐。

 

[2] 四生:胎生、湿生、卵生、化生。

 

[3] 十地:菩萨十地,极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和法云地。

 

[4] 四无量:慈无量、悲无量、喜无量、舍无量。

 

[5] 八功德水:具有一甘、二凉、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八种特性的水

 

[6] 四正断:三十七菩提分法中的一类。律仪断,已生恶不善法令断;断断,未生恶不善法令不生;修断,未生善法令生;防护断,已生善法令增长。

(七)苦行

随后他在广严城、王舍城,于身怀因明窍诀大名鼎鼎的让佩与拉秀大师那里听闻无所有定与有顶等持,尽管期间已经现前了上师的果位,但当他认识到这些等持与行为并不是解脱轮回过患的正道以后,就到尼莲禅河畔,与僑陈如等五人开始了长达六年的苦行禅修生涯。他们在最初两年当中每人每年只吃一粒米,中间的两年中每年只喝一滴水,最后的两年中什么饮食也没有享用。当时,诸位天人以偈文提醒,十方佛菩萨也竭力劝请他从劣道之中苏醒趣入菩提果。为了消除疲惫,菩萨(这里的菩萨是指义成王子)稍稍享用了一点粗食,结果使僑陈如等五人心中不悦,于是他们就去了鹿野苑。

(八)前往金刚座

此后,菩萨前往金刚座,途中,婆罗门女妙生母以五百野黄牛乳汁提炼出的甘甜醍醐供养菩萨(这里的菩萨是指义成太子),(他接受并享受),即刻身体变得像纯金一般,依此而不虚耗她的福德。行途中,菩萨又接受了草商吉祥所供养的如孔雀颈般柔软的草,最后来到金刚座。在一切佛陀加持中自然形成的金刚座菩提树下,于草垫上跏趺而坐,立下誓愿:“于此垫上我身纵干枯,皮肤骨骼聚合纵散落,多劫难得菩提未获前,于此垫上身体绝不动。”

(九)降伏魔众

在初夜时分,他入定于摧毁魔军的等持中,惊动、慑服魔众所在地的光芒遍及各处。魔王波旬化现为猎人的形象来到他面前对他说:“迦毗罗国已经被提婆达多控制,王宫被他摧毁,所有释迦族人也被他屠杀,你为什么还呆在这里?”菩萨回答说:“为了成佛。”

 

魔王说道:“真实圆满的佛陀是无量资粮的果。你仅仅拥有王子的幸福安乐。”

 

菩萨答言:“你仅仅以一次无遮[1]供施尚且赢得了欲界的荣华,那么我在无量无数劫当中已经圆满了二种资粮[2],为什么不能成佛?”

 

听到此话,魔王便举起双指,破口大骂:“我作无遮之供施,于此你是见证者,你于此无见证者,纵说无凭你已败。”

 

菩萨则用百种福德所形成的妙手按着大地说:“大地众生之见证,动静平等无亲怨,此即我证我无妄,此地汝为我作证。”

 

他的话音刚落,地神安稳母的半个金色身躯便破土而出,手里拿着一个极微尘说:“我有能力把这个大地的微尘数得一清二楚,可是这位善男子布施的头颅、肢体,我却无法数尽,所以他真实圆满成佛的时间已到。”说罢便消失不见了。

 

当时魔王波旬羞愧难当,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住处。返回以后他又发动数以千万亿的魔军,布下足可以使没有得到如幻殊胜智慧之人恐惧不已、吓得痴呆的战场,气势汹汹而来。可是对于已经摧毁了烦恼怨敌并且完全现见了如虚空般的心无有本体者来说,以兴师动众的场面是绝不能损害的。因此,菩萨没有任何嗔恨、害他的妄念,入定在大慈等持中,结果射向他的兵器全部降下花雨,所有刺耳的声音都变成赞叹的妙音。魔王及魔军贪欲的毒树顷刻倒地,五箭的花朵纷纷坠落,傲慢的岩山全然崩塌,沙场的威风顿时降低,鲸鱼的胜幢已经沉落,正念的马车匆匆逃离,所有魔军变得晕头转向。

 

魔王再度幻变成七个妖艳魔女的形象,试图用贪欲的手段来引诱菩萨,其中的白莲母用媚态加以诱惑;美那嘎脖子上的各种项链悬垂着;妙饰女用腰带加以捆缚;卷发女用钉铛作响的钏镯……她们使尽周身解术用诸如此类的三十二种令人陶醉的伎俩勾引,企图用这样的羂索束缚他,但是菩萨甚至连一根毫毛尖也没有动摇,反而加持她们变成了七个老太婆,她们心生后悔,祈求宽恕才得以恢复如初。

(十)大彻大悟

随后,现前菩提的时刻已到,午夜时分,菩萨入于第四静虑的等持境界中,临近黎明胜利鼓就要敲响之际,获得了天眼以及漏尽通,究竟四谛而现前真实圆满正等正觉果位。此时整个大地普皆震动,中脉光明法身美妙室中,一切所净的所取能取之界无余在无二智慧中现前菩提,当出现月食的时候,罗睺罗与阿难也在此刻降生人间。

 

菩萨成佛以后在七七四十九日中,商主嘎滚和护贤供养蜂蜜,四大天王供养珍宝钵到石钵之间的四钵盂,佛陀考虑到前三质地的钵不是僧侣所用之具而拒绝,只是接受了石钵,并念诵吉祥文。为了表示甚深甘露法并不是寻思者的行境,佛陀说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妙法吾已得,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默然安住于林间。”佛陀于此期间没有说法也有表示请转法轮之殊胜福德的必要。

(十一)广转法轮

当时,梵天回忆起往昔的宏愿,于是来到如来面前请求道:“佛陀今日为何住等舍,祈请擂击微妙大法鼓,祈请吹奏微妙之法螺……”依靠这些偈颂劝请,并撒檀香粉。为了让帝释天也祈请,他又返回到自己的住处,随后与帝释天一道前来。帝释天供上如意宝珠请求:“犹如满月已离曜,能仁您意尽解脱,祈请沙场得胜者,慧光驱除世间暗。”结果佛陀并没有应允。

 

梵天知晓屡屡劝请能获得大福德资粮,于是又供养千辐金法轮,并再次以“先前摩竭陀人只知以有垢法造罪”的偈颂劝请,佛陀接受法轮说道:“梵天摩竭陀地诸有情,具有耳根信心及智慧,人生诸行恒时闻正法,我于彼等开启甘露门。”

 

刹那间,“如来应允转妙法轮”的声音一直传到色究竟天之间,于是众生带着各自拥有的供品前来。佛陀考虑到作为甚深甘露法的最初法器之人要具备容易调伏、容易修行、智慧敏锐的条件,结果发现只有让佩、拉秀才具备,可是他们二人已经离开人世。此时此刻佛陀回想起夙愿,得见僑陈如等五人堪为法器,于是前赴鹿野苑。

 

这时,他们五人正在议论:“沙门释迦牟尼修行松懈,而且享用许多饮食,失毁了戒律。”最后他们定下规矩不向佛陀顶礼。

 

佛陀行至途中,有一个名叫正命的婆罗门不假思索顺口就问:“释迦牟尼,你是在谁面前出家的?”

 

佛告诉他:“我无任何传戒师,无有与我相同者,我唯圆满正等觉,已得清凉漏永尽……”这样回答了三个问题。

 

佛到了鹿野苑,此刻就像灿烂的阳光下群星暗淡无光一样,僑陈如等五人所定的规矩自然瓦解,他们一见佛陀就说:“具寿释迦牟尼,你诸根清明,皮肤纯净,是否已经现见了自然智慧?”说完就用平起平坐的姿态看待佛陀。

 

佛陀说:“你们不该对如来用‘具寿’来称呼,这样会导致长期受苦,我已经获得甘露果位,成就了正等正觉,是一切遍智。”佛陀以这番话来遣除他们的一切愚昧。正当此时,鹿野苑出现了一千个宝座,释迦佛向过去的三位佛陀的宝座恭敬顶礼,而巍然安坐在第四个宝座上,即刻,其余所有宝座便消失无踪。佛陀为僑陈如等五人及八万天人转了远离二边中道的四谛[3]法轮,重复了三次,也就是十二相法轮(合称词典中有十二转说:十二种诵文,即此苦圣谛,此集圣谛、此灭圣谛、此道圣谛,以上乃念诵四谛本质;苦应知、集应断、灭应现、道应修,以上乃念诵四谛见之于行;应知苦而苦未断、应断集而集未断、应现灭而灭未现、应修道而道未修,以上四乃念诵四谛之果)。僑陈如等五人得到了自然近圆戒,成为世间上前所未有的第一批大比丘僧团。其余八万眷属全部现见真谛。

 

具体来说,(第一转法轮中)佛陀从主要宣说律藏的戒学入手,律藏之律藏是指佛制罪与自性罪的一切戒条;律藏之经藏讲解了修行等持、梵净行瑜伽的次第;律藏之论藏广泛宣说了以上内容的详细分类等。

 

继此之后,佛在圆满处灵鹫山,于舍利子[4]、目犍连[5]等五千阿罗汉、众生主母等五百比丘尼、给孤独等优婆塞、萨嘎等优婆夷、天龙乾闼婆等多之又多的共同四众眷属,以及护贤、宝生、网施等诸得地大菩萨多不可数的不共眷属面前,转了第二无相法轮。期间,佛陀从主要宣说经藏定学入手,其中经藏之律藏,是讲菩萨戒的所有戒条;经藏之经藏是有关深广等持的教义;经藏之论藏是有关(十)地(五)道、总持、等持的所有详细分类。

 

佛陀还在天界、龙宫等不定的地点,为不可胜数的比丘、比丘尼、天龙、菩萨转了第三了义法轮,此次法轮中,主要宣讲论藏慧学。其中,论藏之律藏是以轻而易举的方便调伏烦恼;论藏之经藏是趋入真如的方法;论藏之论藏是讲蕴、界、处、根、识以及如来藏自性清净的详细分类及部分。关于这些道理,《功德庄严经》中说:“我未宣说任何法,诸有情前遍显现,何时欲求次第者,于彼等说次第法,于一时间悟入者,显现圆满之法门。称各心意满其愿,此即佛语之特法。”随着根基的次第,顿悟者同一时刻听到了三转法轮,渐悟者次第听闻,佛语具有超越自相言词的特点,佛陀无量事业的法门、乘的差别、调化的方法、时间先后等,这些以凡夫俗子的分别心永远无法想象。

 

具有如此三乘的法理浩如烟海、无量无边。因此,有些将有情安置于道果法中,有些使众生获得人天安乐,有些救护脱离巨大恐怖。总而言之,由于佛陀广大幻化的事业游舞不可限量,因此乃至见到、听到、接触、忆念的一切众生都如同点金剂的功效般播下了获得解脱与遍知的种子。佛陀以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直接度化众生,甚至包括乾闼婆极喜、遍行外道极贤在内,全部予以摄受。

 

[1] 无遮供施:门不加闩的供施,不间断无所吝惜的广大布施和供养。

 

[2] 二种资粮: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

 

[3]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4] 舍利子:释迦佛十大声闻弟子之一,智慧第一。

 

[5] 目犍连:释迦佛十大声闻弟子之一,神通第一。

 

(十二)示现涅槃

随之,佛陀为了示现最后的涅槃相而来到了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原本,佛陀令人见而悦意的身体从来不会有口出暴卒声、发笑声的现象、打呵欠等平庸之举,可是此时从他那吉祥喉里却发出了打喷嚏的声音。这声音被众生主母听到,她立即发愿说:“愿佛陀住世三大阿僧祇劫。”这一发愿的声音从人间一直传到色究竟天之间,所有众生听到以后也都这样发愿。佛陀对众生主母说:“你做得不对,你没有说‘愿佛法长久住世’,如此一来就成了许多懈怠众生修行正法的障碍。”众生主母为了忏悔,与五百女阿罗汉一道趣入涅槃。

 

当时,目犍连与舍利子二位尊者到地狱巡视,正在感受业报的外道上师,对他们二位说:我们自己的宗派追随着错误的法规,请你们将此口信捎给我们的弟子。(当他们回到人间时),舍利子先去捎口信,可是由于他与外道没有仇怨因缘,外道徒并没有听见。后来目犍连向外道徒转告说:“你们的上师正在无间地狱悲惨受苦,他让我捎此口信。”外道徒听后怒不可遏地说:“这个人不但对我们妄加责难,居然胆大包天地诽谤起我们的上师来了。给我打!”外道徒数数殴打目犍连,他的身体被摧残得简直像苇草一样。舍利子用法衣包起同伴,背着来到离城很远的地方。他发现目犍连不可能再活下去,悲哀地说:朋友死讯听也不忍心听,更何况亲眼目睹?说完就前往那烂陀寺[1],当天上午与八万阿罗汉一起趣入涅槃。当日下午目犍连与七万罗汉同时涅槃。另外还有许多阿罗汉也如同柴尽的火焰一样相继入灭。

 

在此之后,佛陀将佛法连同四众眷属交付与上座大迦叶,并把上衣脱下说:“诸位比丘观看如来身,观看如来实在难得,犹如昙花一现。诸位比丘,无需再说,一切有为法都是坏灭的

 

有法。”佛陀以这番令人心生厌离的话来激励懒惰的众生修行。后来佛陀到娑罗双树下示现圆满涅槃。当时,大迦叶尊者从龙宫返回,面对着如来遗体虔诚祈祷,结果佛身自然焚烧,最后变成了零星的舍利。(迦叶)根据众生各自的缘分把舍利分成八份,作为八大佛塔[1]的装藏物。《大毗婆沙论》中这样总结佛陀现身于世的一生:“说法处[2]及广严城,具白地城与天界,雪巴瘦与僑赏弥,静处以及佛塔山,竹林园及具怨城,及与迦毗罗卫城,佛于此等圣地处,各自安住一年矣。舍卫城住廿三年,妙药林中住四载,炽热山洞住二年,王舍城中住五年,苦行之处住六年,王宫中住廿九年,如是佛寿为八十,尔后能仁趋涅槃。”[3]

 

二、结集者结集教法之情节:

 

关于本师佛陀所宣说的所有正法是如何结集的这一问题,有共同与不共两种讲法,按照共同乘共称的观点,依次出现了三次结集。其中第一次结集的过程:在佛陀还没有灭度之前,舍利子与八万罗汉同时入灭,目犍连和七万罗汉一同入灭,而与世尊一起趣入涅槃的阿罗汉有一万八千。当时,诸天人冷嘲热讽地说:“有境界的比丘都已入灭,正法已经成了火灭之烟一样。所有比丘连三藏都不会传扬。”为了遣除天人的这种讥讽,佛陀灭度后的第二年夏令安居[1]期间,在王舍城的列卓达山洞里,由未生怨王作施主,五百阿罗汉济济一堂(进行了第一次结集三藏)。其中,优婆离[2]结集律藏、阿难结集经藏、大迦叶结集所有论藏。所有天人直至色究竟天之间传颂着“诸天人日益增长,众非天日趋直下,佛法将长久住世。”《杂阿含经》中说:“佛灭度后次夏季,王舍秘密山洞中,五百罗汉共集聚,未生怨施集三藏。”

 

第二次结集:继第一次结集之后过了一百一十年,广严城中有比丘公开宣扬十种非事,如云:“口呼负随喜,威仪器及盐,途双指搅垫,可以触金银,此许十非事[1]。”为了制止这十种非事,在毗舍离城婆利迦精舍,由阿育王作施主,耶舍等七百罗汉聚集一堂,摈除十种非事,完整地诵一遍三藏,也作了相顺长净[2]与吉祥长净[3]。

 

第三次结集:国王达玛阿修嘎的孙子名叫离忧,自从离忧的儿子勇部时期开始,受到魔加持的大天比丘、善贤、龙长老、安意等相继

 

出现,他们向别人宣扬“答复他不知,怀疑皆观察,能养活自己,此乃佛教法”这样的五种邪法。

 

在勇部国王的下半生,欢喜王、大莲花王的整个一生,嘎纳加嘎的上半生这四位国王统治期间,所有僧团内部争论不休。由于佛陀未曾开许将律藏立成文字,久而久之,由于别解脱经的诵法有所不同而分裂成了十八部,又因为龙长老扩大争端,使得说一切有部中又分出了大众部、上座部、正量部三部,这样一来就成了根本四部。随后,安意再度使争论不断扩张,结果四部又逐步分成十八部,其中说一切有部分成七部[1],大众部分成五部[2],上座部[3]与正量部[4]各分成三部。从此之后,争论稍有平息而各居己位。这时,腻契波王作为施主开始第三次结集。

 

这次结集主要依据《国王哲哲梦境授记经》中所说:“真实圆满正等觉迦叶佛告哲哲国王言:‘国王,你在梦中见十八人同扯一匹布,即预示释迦佛教法分成十八部,每一块布不曾毁坏预示十八部每一部均有解脱。’”在此次结集中,引用此经的教证建立十八部均是清净的佛教,并将律藏立成文字,经藏与论藏先前没有立成文字的也在当时立成文字,以前所有立成文字的也再次作了校订。这就是第三次结集的情况。

 

由于此次结集的情节在《杂阿含经》中没有记载,所以有关这方面的观点就存在着许多分歧。比如克什米尔的论师们认为:“在克什米尔境内的耳饰精舍,圣者妙辐等五百阿罗汉、瓦色莫札等四百大尊者以及五百菩萨作第三次结集。”印度的部分班智达则认为:“第三次结集是在匝兰绕静处革瓦那精舍,由五百罗汉、五千大尊者结集的。

 

按照当代藏地一致共许的观点来说,佛陀入灭后接近四百年时,五百罗汉、五百或一万六千菩萨集聚一堂作了第三次结集。诚如《智燃论》中说:“佛陀入灭后过了两百年,长老母之子结集教法。”我认为这里是把四百年中的每半年当作一年来计算的,但如果与国王的朝代相对应,恐怕还是少了两百年,所以觉得仍旧需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不仅仅是在结集年代上的观点存在着分歧,而且关于结集的地点,也出现“舍卫城、匝兰绕地花积精舍、克什米尔境内革瓦那静处”许多不同说法。

 

按照不共大乘的观点,诚如《智燃论》中说:“大乘佛法是佛所说,由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密主金刚手以及弥勒菩萨等为首的结集者所结集。”《秘密不可思议经》中说金刚手是千佛教法的结集者。以前的史料中一致记载:“在王舍城的南方布玛萨巴瓦山上,百万菩萨聚集,弥勒结集律藏、文殊结集经藏、金刚手结集论藏。”再有,大乘经藏中说:“所有甚深见派法藏由文殊结集,所有广大行派法藏由弥勒结集。”

 

[1] 那烂陀寺:译言施无厌。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的著名寺院。建于五世纪对六世纪初,有八大寺院,僧徒主客常至万人,学习大乘、小乘并吠陀、因明、声明、医方明等,为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唐代玄奘、义净等曾在此留学多年。十二世纪末以后被毁,近世纪以来才发掘出一部分遗迹。

 

[1] 八大佛塔:也称八行佛塔,善逝塔、菩提塔、法轮塔、神变塔、天降塔、和好塔、尊胜塔和涅槃塔。

 

[2] 说法处:该指鹿野苑与灵鹫山,两处各住一年,如此加起来,共为八十年。

 

[3] 大藏经中,宋朝法贤所译的《佛说八大灵塔名号经》中云:“二十九载住王宫,六年雪山修苦行……然后牟尼入涅槃。”

 

[1] 夏令安居:律藏中制定比丘、沙弥僧众,立誓承诺于前夏或后夏三个月中,不越出界外至黎明犹不还寺,不兴僧伽内讧,勤求闻修,维修寺庙倾圮等。

 

[2] 优婆离:释迦佛十大声闻弟子之一,持律第一。

 

[1] 十非事:一、作非法事,口呼“负负”,即可听许;二、作犯僧残,得人随喜,即可听许;三、病中饮酒,状如水蛭吮吸,即可听许;四、土为共用,不伤生命,两手耕种,即可听许;五、调盐变味,非时而食,即可听许;六、用斋之后,行程逾越半俱卢舍,再次用餐,即可听许;七、用斋之后,食物未作余食法者,两指拾食,即可听许;八、搀和定时及不定时食品,非时食用,即可听许;九、卧具补某,不必如来一卡,即可听许;十、沙弥头上,顶戴小龛,内置钵盂,花鬘为饰,若得设进金银,便自接触,即可听许。

 

[2] 相顺长净:也叫相顺布萨。比丘长净之一。能使今生烦恼寂灭,增上戒清净,故名为相顺长净。

 

[3] 吉祥长净:也叫吉祥布萨。比丘诵戒净善之僧制,为共同布萨中不定时布萨之一。每逢安位开光等吉祥时辰,及为转化旱、涝、暴君等不吉祥事为吉祥而举行的临时布萨。

 

[1] 说一切有部七部:根本一切有部、迦叶部、护地部、护法部、多闻部、红衣部、分别说部。

 

[2] 大众部五部:东山住部、西山住部、雪山住部、说出世部和说假部。

 

[3] 上座部三部:祗陀林住部、无畏山住部和大寺住部。

 

[4] 正量部三部:鸡胤部、守护部、犊子部。

 

三、教藏交付传代之情节:

 

迦叶尊者

 

佛陀在世时把一半坐垫分给大迦叶尊者,让他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也就是说,佛陀将佛法交付给大迦叶及十六大阿罗汉[1]。

 

迦叶尊者出生在摩竭陀国的尼枸卢婆罗门村落中,当时婆罗门尼枸卢顶的儿子祈祷尼枸卢天尊,结果生下一子,由此给他取名尼枸卢生,或者根据种族排行叫迦叶。(当迦叶长大以后),给他迎娶了美丽的金色女子萨迦贤为妻,可是他们之间始终如同兄妹一样,一刹那也没有生起贪欲心。父母去世以后,留下了九百九十九户的村落,六十藏升黄金,八十个金器。迦叶尊者把这些像草一样抛弃,只带着两匹嘎谢布,他让萨迦贤前去裸体外道师那里,自己奔赴释迦佛所在地。

 

当时,释迦世尊现前成佛还没过多久,正住在哦芒塔旁。迦叶一见到佛陀就生起了本师之想,不禁脱口说了三遍“世尊是我之导师,我是世尊之声闻。”佛陀回应“我是汝之本师,汝是我之声闻”三遍完毕,迦叶即已获得比丘戒,他在佛弟子当中被赞为“头陀行[1]第一”。迦叶披上本师的粪扫祖衣,将自己随身带的嘎谢嘎布供养佛陀。

 

实际上,佛陀临近降天之时,众多天人为了获得甘露妙法而投生到南赡部洲,迦叶尊者也是这其中的一位,因此他的年龄与世尊几乎相同。

 

迦叶尊者认真结集了佛经并且护持佛教,经历了四十多年的悠悠岁月,许多所化众生在这期间被引导趋入解脱,因此他对佛教做出了巨大贡献。当自己要趣入涅槃之时,迦叶尊者对阿难说:“阿难,你要知道,本师佛陀将圣教交付与我而趣入涅槃,现在我也将要入灭,因此以后佛法由你护持,你将来再交传与麻衣。”说完他对所有佛舍利塔及佛牙塔进行供养,之后便登上位于南方的鸡足山,他刚到那里,山门自然打开,他在中央铺上草垫,披上世尊的粪扫祖衣,加持遗体不坏一直保持到弥勒成佛,接着示现众多神变而趣入涅槃。诸位天人供养,整个山门又闭合,迦叶尊者又作加持:当未生怨王前来朝见之时此门再打开。

 

当时,未生怨王梦到王族的国舅后继无人,醒来时刚好听到迦叶入灭。于是他与阿难一起到鸡足山,夜叉随即将山门打开,国王向迦叶尊者的遗体作了礼拜、供养以后,就准备作荼毗。阿难连忙阻止说:“迦叶尊者已经加持此遗体一直保存到弥勒教出世。到那时,弥勒佛与首批眷属九十九俱胝(即千万)声闻弟子来到此地,他将尊者的遗体放在掌中说:‘这是释迦佛声闻弟子中头陀第一的尊者,他身披的祖衣也是释迦佛陀的祖衣。如今这样奉持沙门头陀功德的人已不复存在。’”阿难的话音刚落,迦叶的遗体即大显神变,无余融入法界。阿难又接着说:“弥勒佛的那些眷属依此而行持头陀功德,将证得阿罗汉果,因此绝不能焚烧。”当他们启程返回的时候,山门又自然闭合。后来阿难与未生怨王在鸡足山顶建造了遗塔。

 

阿难尊者

 

阿难尊者,其实就是佛陀的叔父甘露饭之子,当释迦牟尼成佛的时候他与罗睺罗[1]同时诞生。过了六年作为佛陀父子相会之际,世尊把阿难交给十力迦叶,并以现今的仪轨按次第给他传戒。他后来当佛陀的侍者,并被赞为佛弟子中“多闻第一”。阿难护持佛教有四十年之余。随后如前面一样教诫麻衣说:“佛陀把佛法交传与迦叶,迦叶又付教于我,我也即将入灭,因此由你来护持佛教。将来在觉拉地方摩仁达山,有商主之子那达和帕达建造精舍并作为施主。那时有个卖香人名为护藏,他的儿子名叫小护,他必定出家为僧,到时你把佛法交传给他。”

 

随即阿难前去通知未生怨王,天人告诉正在广严城率领军队的国王,于是国王带兵前来迎接。阿难到达恒河中央的时候,有一位携带五百眷属的仙人在他面前请求出家,阿难便在恒河中央幻化一座岛屿,在那里为他们传了比丘戒。仙人刚刚受戒即刻证得阿罗汉果位,所以就被人们共称为“日中罗汉”或者“水中罗汉”。他在传戒师面前请求先行入灭。阿难对他说:“佛陀授记你将来在克什米尔弘扬佛法,当如此而行。”日中罗汉也承诺依教奉行。阿难尊者随即示现种种神变而入灭。他的遗体一半交与未生怨王,一半由广严城民众带走,在广严城与萨那哦城建塔。

 

麻衣尊者

 

麻衣是精通三藏的阿罗汉,无忧法王(即阿育王)作为他的施主。这位国王,按照佛在《文殊根本续》中授记:“佛陀入灭后一百年出世,寿命达一百五十,八十七年供养佛塔,依此从七座舍利塔中出现佛舍利,在南赡部洲四面八方建造八万四千七宝塔。”被人们共称香达夜叉。所有罗汉一致赞叹说:“无忧王住迦纳哦,大兴广造七宝塔,彼之威力此大地,成为宏愿真庄严。”麻衣罗汉对这些佛塔作了开光,并将佛法交传与小护以后趣入涅槃。

 

小护尊者

 

关于小护,一致共称佛在《杂阿含经》中亲自如此授记:“我入灭后百年时卖香者护藏之子名为小护,出家后成为无相佛,行持如来事业。”众所周知,小护出家修道,并且成为三藏罗汉,在他为眷属讲经说法之时,魔王波旬示现幻变让他的所有眷属心不在焉,给他们证果制造障碍。小护幻化出三尸花鬘,系在魔王的头上,结果当他一生起恶心时就感到臭气难熏,一旦生起善心,就会现出鲜花的本面。这样的花冠谁也没办法使之抛弃,最后魔王自己恭敬顶礼说:从此以后不再怀有恶心。

 

此外,在长十八肘、宽十二肘的山洞里到处充满着依靠小护尊者七教言而证果的诸位阿罗汉的四指扦。可以说,自佛陀入灭以来从没有出现过这么多阿罗汉眷属的人。小护把佛法交付于有愧后便趣入涅槃。

 

有愧尊者

 

有愧也是一位精通三藏的阿罗汉,他将佛法交付给摩竭陀国的圣者黑色后便趣入涅槃。

 

黑色尊者

 

圣者黑色也是精通三藏的阿罗汉,他广泛护持佛法,最后交付给善见,便入于寂灭。

 

有些论师将日中罗汉加在付法藏师中来算,但自宗认为是龙树菩萨以上的七位。特别是十六大罗汉在四大部洲、三十三天等各境,与五百阿罗汉等一起护持佛法如意宝,在汉地唐玄宗、薛禅皇帝[1]、益旺大帝的时代,人们可以现量见到他们,除此之外,其他普通人是看不见的,就像虹身成就者一样。

 

以往佛陀住世期间他们在南赡部洲十六大城市广弘佛法,当时克什米尔没有城市,佛陀入灭后过了一百年,日中罗汉在相应禅定之殊胜地克什米尔树立佛法。正如此授记所说一样,阿难圆寂后接近二十年的时候,日中罗汉发现授记的时间已到,于是到了克什米尔,在有湖泊的九个山谷汇合处,以一跏趺进行镇压,结果惊扰了龙类。龙类使大地震动,并降下瓢泼大雨,可是日中罗汉连法衣边也没有动摇,并且把剑刃雨变成鲜花,使得龙类倍感稀奇,问他有何吩咐?罗汉回答说:“我是佛陀授记来到此处,请施给我这块地。”

 

 

[1] 十六大阿罗汉:因竭陀尊者、阿氏多尊者、伐那婆斯尊者、迦里迦尊者、伐阇罗佛多尊者、跋陀罗尊者、迦罗迦伐蹉尊者、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巴沽拉尊者、罗怙罗尊者、注荼半托迦尊者、宾度罗跋罗堕尊者、半托迦尊者、那迦希尊者、苏频陀尊者和阿秘特尊者。

 

[1] 头陀行:有十二头陀行,即持粪所衣、但持三衣、但持毳衣、但一座食、次第乞食、不作余食、处阿兰若(寂静处)、常住树下、常露地坐、常住尸林、常期端坐、随处坐。如此十二种苦行,以针对修治贪著衣食居住。

 

[1] 罗睺罗:释迦佛十大声闻弟子之一,重戒第一,即释迦佛未出家前之子。

 

[1] 薛禅皇帝: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与八思巴同时,元朝第一代皇帝。1260——1294在位35年。1264藏历第四丁卯的甲子年,迁都北京。1271年,改国号为元。尊八思巴为帝师。

 

 

于是龙就供养了他跏趺座所压的地盘并问:“你拥有多少眷属?”

 

尊者回答:“有五百阿罗汉眷属。”

 

龙说:“即使缺一个,我们也要夺回地盘。”

 

尊者考虑到只有施主在的地方才能得以受供,于是说“还需要有施主”。他让魔术师作幻化城,他加持一直保持完美不坏。并让民众安居该城,他又从香醉山取来藏红花,并加持直至佛法住世期间此花常开,就这样形成了有许多城市、极其赏心悦目的地方,如今仍旧被人们称为迦湿弥罗国。

 

第四、护持佛法及大乘如何兴盛之情节:

 

佛陀入灭后,护持佛法的大德也有如佛陀般的大声闻、札巴上师等阿罗汉众、迦叶等大尊者,妙胜善等国王、大婆罗门族等,具有卓越智慧、戒律清净、秉性善良,获得证悟功德弘扬佛法无量的阿阇黎纷纷现世。可是,关于论典的开宗祖师,按照声闻经部的观点,是造《大毗婆沙论》的诸位阿罗汉;依照大乘的观点,就是指补处怙主弥勒菩萨与龙猛菩萨两位大德。而其他所有著疏的作者,依靠已经开创道轨的论典而实施。因此,依照本师释迦佛的授记,大婆罗门萨绕哈的高足——甚深见派的开宗祖师就是第二大佛陀龙树菩萨;至尊弥勒菩萨的弟子——将广大行派在整个南赡部洲普遍弘扬者就是圣者无著;蒙受文殊菩萨亲自摄受、获得克胜诸方之悉地而开创事势理者就是陈那论师,以上是三位造论者。再加上龙树菩萨的弟子——由莲花花蕊中化生的圣天论师,无著菩萨的胞弟、能背诵九十九部《广般若》、抵达广闻博学大海彼岸的世亲论师,陈那论师的弟子——随学辩论自在者而能顿时驳倒一切外道宗派的具德法称论师,以上三位是著疏者。这六位就是南赡部洲的六庄严。而且,大多数论师共称龙树、无著为二殊胜,在后面四位上再加功德光与释迦光,作为六庄严。具有七种稀奇传记的大菩萨寂天与一切明处无所不知、证得悉地的簪札贡美(即八戒居士皎月)被赞为二大稀有论师。

 

再者,对如来教典运用自如、已得自在的无量无数论师相继涌现,他们主要开显般若乘(显宗)佛法。一般来说,因相乘一切佛经刚刚结集完毕之时,所有大乘还无暇划分开来,人类、天人、非人都以虔诚的信心将大乘教法迎请到自己的地方。其中人间留存的所有大乘逐渐兴盛起来,留存非人境内的也都由诸位大德不同程度地迎回到人间加以弘扬。

 

特别是大乘,在大莲花王时期稍稍过后,邬哲波夏地方出现了一位名叫护月的国王,圣者文殊菩萨以比丘相来到他的王宫,对护月国王相应宣讲大乘法,并且留下了一本经函。显宗的观点认为这本经函是《般若八千颂》。按照密宗的观点,说为《摄真如续》。不管怎样,这就是佛陀入灭以后大乘出现在人间的开端,也必须要承认这是在三次结集还没有进行之前出现的。因此,现今多数智者随声附和异口同声地说“所有经函全部是在第三次结集的时候立成文字书函”显然有相违之处。

 

密宗的所有续部,根据在印度佛法完好无损的时候所翻译以及后来几经沉浮时翻译的差别出现了旧派、新派不同的历史,关于自宗前译密宗的详细观点在下文中予以阐述。

 

按照密宗新派的观点,也有说佛陀将所有续部交传给邬金国王恩札布德;也有说是金刚手菩萨交付的。不管怎么说,国王的确是将所有续部造成经函,并且为众生宣讲,因此在他的境内包括细微含生在内都获得了成就,并变成虹身。在此之后,邬金地方空空如也,形成了汪洋,里面充满龙类。密主为这些龙类,宣讲续部并且使它们相续得以成熟,渐渐地,它们都转生为人,在海岸边营造城区,实地修行,最终获得成就。而这些人的子女们都变成空行母,所以那里被共称为邬金空行洲。那个大海也已干涸,自然出现了一座黑日嘎殿堂。在黑日嘎殿堂的仓库里保存着所有续部经函,后来国王瓦色嘎巴从中取出《密集续》,龙树菩萨取出《喜金刚》,革革热巴取出《玛哈玛雅》、《大威德续》等,诸位大成就者从那里取出了大多数续部。同样,则乐巴等从香巴拉取来《时轮金刚》等,也有从别处取到而弘扬开来的。关于以上这些情况稍有不同的历史说法相当多。无论如何,吉祥萨绕哈等八十四位大成就者,以降伏威力相被赞叹的佛智等十二位阿阇黎,此外还有六门班智达,大小时轮尊者等言之不尽的成就者出现,他们主要通过大乘密宗使无量的有缘者相续得以成熟、解脱。在印度,堪为如来教法证法如意宝之中流砥柱的大德不可胜数,要想把他们的事迹引用在此简短的篇幅里,实在是无为能力。为此,祈愿各位依靠众所周知的历史善说光芒使恭敬、欢喜的莲花竞相绽放。

 

藏密佛教史——天鼓妙音中,总说佛法如意宝出现于世之概况第一品终。


2015年6月5日 01:19